10月28日,“金秋启航 浙里有才”校企供需对接暨浙江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在杭州高新区(滨江)举行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(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)副司长肖琦,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峰,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黄旭荣,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二级巡视员厉进出席活动。我校党委书记王斌出席活动并致辞,党委副书记黄爱军参加活动,副校长范骁辉代表学校进行校企技术成果交易签约。

活动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(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)、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指导,浙江省教育厅、浙江省人力社保厅、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,浙江中医药大学、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、浙江省人才市场、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,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协办。本次活动既是我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启动会,也是教育部“金秋启航”校园专场招聘活动的重要部分。

“今年,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较往年提前了,期待通过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启动、早推进,促进2026届毕业生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。”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峰表示,今年以来,省有关部门迎难而上、积极有为,联合出台了“浙里有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”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9条”等一揽子行之有效的就业措施;各高校全员动员、各施所能、竭尽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,总体上实现了既定的就业工作目标。其中2025届留在浙江就业毕业生占84.46%,成为“创新浙江”建设的又一批生力军。
会议指出,既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挑战,全面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向,也要更加坚定信心、更加积极工作、更加主动作为,并以此激发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和走向社会、拥抱生活的热情。
会议强调,要以系统思维、务实作风做好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,要巩固深化促进就业创业的好经验好做法,不断创新促进就业创业的新举措新载体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匹配度,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,进一步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比例,使人才培养更好地匹配经济产业发展结构。要坚持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,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,帮助他们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择业、就业、创业。要加强凝聚政府、高校、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,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机制,深入拓展校企技术交易和人才服务供需对接,搭建高效、畅通的对接平台。

会上,浙江农林大学、浙江师范大学与海康威视集团作交流发言,杭州高新区(滨江)人社局、宁波市鄞州区人社局现场进行就业推介。会议启动了“百校对百县”校地技术成果与人才供需合作行动,现场举办了高校技术成果展示交易活动(中医中药专场),邀请省内高校百余项高转化价值的中医中药科技项目参展。活动揭牌设立了浙江省高校技术成果交易和人才服务中心(浙江中医药大学站点)。

会议期间同步举办“金秋启航 浙里有才”2026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,现场40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超7000个,吸引全省近100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师生参加,5000余名2026届毕业生现场投递简历。全省11个设区市人社局代表现场宣介重点人才政策与校地合作需求。此外,活动还在“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”与“浙江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”同步开展线上毕业生供需对接,吸引1000余家企业参与。在“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”平台特设活动专区,集中发布大学生就业岗位9万余个。活动还发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“一图两册”。

我校组织附属第二医院(浙江省新华医院)在现场设立了“年轻人的中医市集”,有中医药文创、中医AI四诊仪、肩颈推拿、中医药茶饮品鉴等板块,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和求职学子前来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