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
    媒体关注

    当前位置 : 
    网站首页 > 正文

    中国中医药报:“丹溪医道”触动学子心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 : 2025-10-10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ntcm.com.cn/news.html?aid=285221

    原文如下:

    从丹溪故事到草药体验,浙江学子研学游让中医药“活”起来——

    “丹溪医道”触动学子心

    医务人员向学生讲述中医药知识。

    “护眼操做完之后,眼睛很舒服。”“中药香包制作很有趣。”“这款茶饮味道酸酸甜甜的。”近日,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东朱村丹溪文化园举办以“探寻丹溪医道”为主题的研学活动,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、义乌市赤岸小学、赤岸初中、金华丹溪小学的150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其中。活动将“一代医宗”朱丹溪从故事里“请”出来,让学生们用看、听、做、玩的方式,触摸中医药文化的温度。

    据悉,义乌赤岸镇东朱村丹溪文化园是国家级非遗“朱丹溪中医药文化”的传承基地。从朱丹溪墓到医道展馆,从养生功法到草药体验,文化园处处都是可感知、可参与的“活教材”。

    活动以中医药文化传承拜师仪式拉开帷幕。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近人坐主位,赤岸小学、赤岸初中、金华丹溪小学的3位教师依次行拜师礼、敬拜师茶。“愿执弟子之礼,谨遵师教,刻苦钻研……”教师代表的誓言掷地有声,现场学生驻足聆听,感受中医传承的仪式感。

    拜师礼结束后,队伍前往朱丹溪墓。学生们在领诵人的带领下,集体诵读《丹溪诵》,在“古蒲墟,出名医。元四家,朱丹溪……”的朗朗声中,学子们对这位“滋阴派”创始人的事迹记忆更深。随后,浙江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医学(国医丹溪传承创新班)学生现场诵读《格致余论·饮食色欲箴序》片段,将经典医籍的智慧与青春之声相融,让传统文脉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。

    在文化园广场,学生们学习中医药养生护眼操、体验艾草香包制作。“这次活动让我更好地认识了历史人物,也让我更了解了中医药,原来中医药文化也可以这么有趣。”赤岸初中学生张可欣说。

    “朱丹溪提出‘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’的理论,至今仍影响着中医养生……”义乌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成志俊带领学生参观丹溪陵园,结合园内的医道雕塑、古籍复刻展品,生动讲述朱丹溪“弃儒从医”“周游求艺”的故事,以及他为贫苦百姓义诊、改良药方的医者仁心。

    “当中医药文化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,而是生动鲜活、触手可及的知识体验时,这种亲身的感受和体验,会让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。”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浙江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秘书长黄爱军说。

   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(310053)

    校办电话: 0571-86633177 传真:0571-86613500 

    浙ICP备05040830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

    Copyright ©1959-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  


    • 企业微信号
    • 官方微博
    • 官方微信

   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    邮编:310053

    校办电话:0571-86633077 ,0571-86633177

    传真:0571-86613500

    Copyright ©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

    浙ICP备05040830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

    Baidu
    map